史宪文谈战略学坐标系
发布日期:2015-07-31浏览:1975
广义地说,所有的管理学科和商务理论都是策划思想的组成部分。具体地说,在众多的管理学科中有一个分支——战略管理,它继承与发展了策划思想,担负起了“质”“域”飞跃后的策划思想传承使命。 与中国“策划”最相近的英语概念是“战略性计划”。对西方策划思想与战略思维影响最直接的是《战争论》和《孙子兵法》,随着“企业法人”时代的到来,“战略性计划”也由“军用”转为“民用”,特别是在二战之后,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显现,以企业如何长远打算和全球打算为核心课题的战略学开始兴起。 在战略学领域有三个坐标式的人物:广义战略管理的代表人物安索夫,狭义战略管理代表人物斯坦纳,竞争战略代表人物迈克尔·波特——从以战略思维管理企业,到企业管理战略思维,再到企业以纳入管理的战略思维去市场竞争,完成了战略思维从外至内再到外的一个“轮回”。 1965年,战略管理的鼻祖伊戈尔·安索夫的《公司战略》问世,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战略管理主张,率先提出战略管理概念,首倡战略规划的系统理论,第一个阐述了企业竞争优势概念,提出了著名的“产品市场匹配”概念和四种组合战略——安索夫矩阵,成为应用最广泛的营销分析工具之一。安索夫矩阵是以2 X 2的矩阵代表企业企图使收入或获利成长的四种选择,其主要的逻辑是企业可以选择四种不同的成长性策略来达成增加收入的目标。四种选择分别是: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延伸、多角化经营。 1982年,斯坦纳出版了《管理政策与战略》一书,指出:企业战略管理是确立企业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设定企业组织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企业要对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和修正进行管理。 1980~1990年,被誉为“现代竞争战略之父””的迈克尔·波特先后出版了《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竞争论》,他提出的“五种竞争力量” 和“三种竞争战略”理论成为企业竞争的圣典。 摘自WBSA核心教材:史宪文著《现代企划:原理、案例、技术》,2010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