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朵水仙花
发布日期:2015-07-28浏览:1349
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凄美匪夷的故事。美男子纳西斯(Narcissus)非常痴迷于对自己的喜爱,几乎到了无法附加的地步。一个叫爱可(Echo)的貌美女神喜欢上了他,苦苦的追求,而他却置之不理,最后爱可得不到自己的爱情抑郁而亡。之后,纳西斯对自己的痴迷越演愈烈,当他走到湖边看到自己的倒影时,竟然深深的爱上了自己完美的倒影,顾影自怜、如痴如醉,最后一跃扑向了自己的倒影。后来在纳西斯跳入湖中的地方长出了一朵迷人的鲜花,人们就用纳西斯的名字命名叫水仙花(Narcissus)。
心理学称之为“水仙花情节”意指人有自恋(narcissism)的情节。其实人人都多多少少有自恋的倾向存在,就像每一个人都有一朵在心中盛开的属于自己的“水仙花”。适度的自我肯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爱惜自己。比如写日记、网络博客、贴照片等多数是满足自恋情结的一种适度体现形式。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Seneca)说:“你对自己的看法比别人对你的看法重要得多”。但过度的自恋则会孤芳自赏、一叶障目,缺失与他人平等融洽相处的能力。
20多年前如日中天的“童话诗人”顾城,已渐渐的消失在年轻人网络和游戏的生活中。在那个只有崇拜者而没有粉丝的年代里,顾城就倔强的借助诗歌固执的生活在自己的“天国”中自恋陶醉而无法自拔。强烈的自恋情结,使他成为一个极端的个人主义者。顾城与妻子谢烨迁居到新西兰的激流岛,远离尘世的喧杂生活在自我世界中,打造极端幼稚的幻想世界;他惊恐于任何一个可能分享他的感情的人出现,几度劝导怀孕的妻子做流产,甚至无法接受自己的儿子分享妻子对自己的感情和忠诚,表现了极端的自私和自我为中心;他又与另一崇拜者英儿种下恋情,并与妻子共处其中,公开宣称自己有两个妻子,却对闯入生活的另一男子-----自己的儿子厌恶到肆意施暴的地步,极端愚昧的大男子主义;视经济拮据的现实于不顾,极力打造自己的“女儿国”。当英儿离开他后,顾城似乎感觉到了梦想的破没,之后杀妻自杀,极端空想的自由主义。极度自恋的情节无节制的肆虐几乎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最终还是击垮了“我是一个王子/心是我的王国”的天才诗人。
自信: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又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并给自己积极的鼓励。
自卑: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所以总觉得己不如人。
自负: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所以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自恋:和自负差不多。就是觉得自己哪儿都比别人好。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自恋更突出“恋”的内涵,这种对自我的好感和认可程度达到甚至超过了男人对女人的痴迷。
自恋会导致诸多人际交往中的错位和不适,使人与人,人与社会失衡。自恋的人有强烈的儿童情节,美国心理学家朱迪斯·维尔斯特在《必要的丧失》一书中绘声绘色的说到:“一个迷恋于摇篮的人不愿丧失童年,也就不能适应成人的世界”。自恋的儿童心态有海阔天空的幻想,渴望获得呵护和关注,以自我为中心的肆意表现。总认为自己应该获得更多的称赞和偏爱。完全脱离了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在自我编织的虚幻的幼儿园中一方面对周围人拥有的垂涎欲滴,一方面又对周围的人颐指气使。被《时代》周刊列为25位最有影响力的美国人之一的伟大教育家史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在其广为人知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谈及:“人们的成长要经历三个层次:分别是依赖、独立、互赖。”从依赖别人照顾,到独立承担责任,再到合作共同开创,如此才能勾勒出从“摇篮”到“丰碑”的成熟而完美的人生曲线。
荣格说:“我+我们=完整的我”(I + We = Fully I)
抛弃以个人为中心,取而代之的是以原则为中心。独善其身,充其量也不过是在人际关系的互动中扮演一个自给自足的穷人,而人生就像大型的玩具拼图游戏,独一无二的我们卯足了劲头也只能是全图的一部分,我们需要互赖、合作、双赢,我们需要一个个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图块才能搭建拼成人生的全貌。
总之,一个走向成熟而互赖的人才能够与人分享内心真正的感受,同时,也能够从分享他人的内心感受中获益良多。
心理学称之为“水仙花情节”意指人有自恋(narcissism)的情节。其实人人都多多少少有自恋的倾向存在,就像每一个人都有一朵在心中盛开的属于自己的“水仙花”。适度的自我肯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爱惜自己。比如写日记、网络博客、贴照片等多数是满足自恋情结的一种适度体现形式。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Seneca)说:“你对自己的看法比别人对你的看法重要得多”。但过度的自恋则会孤芳自赏、一叶障目,缺失与他人平等融洽相处的能力。
20多年前如日中天的“童话诗人”顾城,已渐渐的消失在年轻人网络和游戏的生活中。在那个只有崇拜者而没有粉丝的年代里,顾城就倔强的借助诗歌固执的生活在自己的“天国”中自恋陶醉而无法自拔。强烈的自恋情结,使他成为一个极端的个人主义者。顾城与妻子谢烨迁居到新西兰的激流岛,远离尘世的喧杂生活在自我世界中,打造极端幼稚的幻想世界;他惊恐于任何一个可能分享他的感情的人出现,几度劝导怀孕的妻子做流产,甚至无法接受自己的儿子分享妻子对自己的感情和忠诚,表现了极端的自私和自我为中心;他又与另一崇拜者英儿种下恋情,并与妻子共处其中,公开宣称自己有两个妻子,却对闯入生活的另一男子-----自己的儿子厌恶到肆意施暴的地步,极端愚昧的大男子主义;视经济拮据的现实于不顾,极力打造自己的“女儿国”。当英儿离开他后,顾城似乎感觉到了梦想的破没,之后杀妻自杀,极端空想的自由主义。极度自恋的情节无节制的肆虐几乎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最终还是击垮了“我是一个王子/心是我的王国”的天才诗人。
自信: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又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并给自己积极的鼓励。
自卑: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所以总觉得己不如人。
自负: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所以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自恋:和自负差不多。就是觉得自己哪儿都比别人好。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自恋更突出“恋”的内涵,这种对自我的好感和认可程度达到甚至超过了男人对女人的痴迷。
自恋会导致诸多人际交往中的错位和不适,使人与人,人与社会失衡。自恋的人有强烈的儿童情节,美国心理学家朱迪斯·维尔斯特在《必要的丧失》一书中绘声绘色的说到:“一个迷恋于摇篮的人不愿丧失童年,也就不能适应成人的世界”。自恋的儿童心态有海阔天空的幻想,渴望获得呵护和关注,以自我为中心的肆意表现。总认为自己应该获得更多的称赞和偏爱。完全脱离了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在自我编织的虚幻的幼儿园中一方面对周围人拥有的垂涎欲滴,一方面又对周围的人颐指气使。被《时代》周刊列为25位最有影响力的美国人之一的伟大教育家史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在其广为人知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谈及:“人们的成长要经历三个层次:分别是依赖、独立、互赖。”从依赖别人照顾,到独立承担责任,再到合作共同开创,如此才能勾勒出从“摇篮”到“丰碑”的成熟而完美的人生曲线。
荣格说:“我+我们=完整的我”(I + We = Fully I)
抛弃以个人为中心,取而代之的是以原则为中心。独善其身,充其量也不过是在人际关系的互动中扮演一个自给自足的穷人,而人生就像大型的玩具拼图游戏,独一无二的我们卯足了劲头也只能是全图的一部分,我们需要互赖、合作、双赢,我们需要一个个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图块才能搭建拼成人生的全貌。
总之,一个走向成熟而互赖的人才能够与人分享内心真正的感受,同时,也能够从分享他人的内心感受中获益良多。